8月的一天,心內科溫馨的病房內,一位悠然的老人正與他的家人談笑風生。陪老人聊天的女兒說這幾天父親吃得香,睡的甜,今天就要出院了,別提有多高興了。若無人介紹,誰也看不出眼前這位老人一周前正被病痛折磨著掙扎在生死邊緣。
老人今年81歲,經常無故出現氣短,乏力,頭暈眼花,甚至暈厥,每次犯病患者和家屬都極度恐慌,為求醫來我院心內科就診。經全面檢查,明確診斷為“病竇綜合征”,發病時出現心臟停搏,心率僅20-30次/ 分,非常危險,隨時可能猝死,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安裝心臟永久起搏器。考慮病人高齡,合并有心、腎功能下降,黃汝剛主任建議請上級醫院專家來完成手術,家屬卻堅定地說:“主任,我們誰也不請,就相信你,手術就你來做。”帶著患者的信任,憑借以往請專家的十幾例安裝經驗,經過按部就班的準備,頂著首次“扔開拐棍”的壓力,手術在導管室如期進行。消毒,鋪單,局部麻醉,手術開始,但老人卻十分不配合,一會兒嫌憋得慌,一會兒覺得躺的難受,在狹窄的導管床上來回翻動,還要起來上廁所……。醫護人員一邊安慰病人,一邊實行無菌保護措施,還要在射線下繼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而心電監護儀上的數字一會兒正常,一會兒出現心臟停搏,頻繁地變換讓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此時藥物的支持作用已微乎其微,手術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病人的生與死,在這種情況下,黃主任雖然是第一次獨立做這樣的手術,仍然保持鎮定自若,全神貫注地進行每一步操作,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鞘管,將心室電極、心房電極分別送入心臟恰當位置,測試參數,將起搏器調整到最適合病人的起搏狀態,開始起搏!監護儀顯示規律的起搏信號,心臟跟著有節律的跳動,手術成功了,導管室內每個人都用凝重而喜悅的眼神相互傳遞著那份來之不易、超越自我的幸福。
還記得十一長假,一位平素健康的48歲男性農民,突然暈厥,急來院查心電圖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率30次/分,生命危在旦夕。正在家中休息的黃主任立即來院,在導管室為患者安裝了心臟臨時起搏器,首先保證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再進一步查找原因,調整藥物,期望能恢復其自身心律。一周后,病人心律奇跡般恢復,但為防止病情復發,黃主任還是獨立為其安裝了永久起搏器,手術非常成功,病人很快痊愈出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計小河無以成江海,十余年前在北京朝陽醫院和協和醫院的學習經歷,黃主任已感到心臟的介入診療技術,(包括冠心病的介入,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及起搏器的植入等)必將為越來越多的心臟病患者帶來福音,填補藥物治療的不足。“是鐵嶺市中心醫院培養了我,我一定會把我的所學還給醫院,讓遼北的父老鄉親享受到現代化的醫療技術。”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如今,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已在我院迅速發展,半年時間,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數量已過100例,單日手術量最高6例,月手術量最高35例,急診PCI搶救成功率100%,目前已獨立植入永久起搏器3例。另外,每兩周一次的醫護人員業務學習,每月一次的患者健康教育講座,都大大提高了心內科科室的業務水平、團隊的凝聚力和患者的滿意率,而獨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成功,標志著我院心血管的介入技術又實現了新的跨越,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最苦是肩負責任,最樂是負起責任。責任歸屬勇于擔當的人,成功青睞永不放棄者。起搏器起搏的是心臟,而責任起搏的卻是苦樂人生。
相關鏈接:人體各臟器的生理功能,必須靠心臟維持適當頻率的節律舒縮,保證所需新鮮血液的供應才能完成。正常心臟收縮的頻率為60-100次/分,若心率過低,排血量將必受影響。安裝心臟起搏器就是將一個小巧的精密儀器通過一個細致的手術裝入體內,可使過緩的心率提高到所需的頻率,從而保證心臟正常的排血量以供臟器的需要。一般情況下,實施該手術只需1個小時左右。
心臟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就是一個人為的“司令部”,它能替代心臟的起搏點,使心臟有節律地跳動起來。心臟起搏器是由電池和電路組成的脈沖發生器,能定時發放一定頻率的脈沖電流,通過起搏電極導線傳輸到心房或心室肌,使局部的心肌細胞受到刺激而興奮,興奮通過細胞間的傳導擴散傳布,導致整個心房和(或)心室的收縮。心臟的電信號使它跳動。當運行時,心臟跳動加速;當睡眠時,心臟跳動減慢。如果心電系統異常,心臟跳得很慢,甚至可能完全停止。人工心臟起膊器發出有規律的電脈沖,能使心臟保持跳動。
導管室 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