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科共開展了肩關節后側入路手術治療肩胛骨骨折10例,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良好。
肩胛骨骨折以高能量損傷、車禍及墜落傷多見,且為多發骨折,應注意胸、腹內臟器損傷。肩胛骨骨折分為關節盂、肩峰、喙突和肩胛頸、肩胛體部骨折,臨床傷肩胛盂、頸及體部骨折多見,后側入路是這些類型最好的手術顯露切口,也便于達到肩盂的背側,肩胛骨的外側緣但不能顯露盂緣前部骨折,或喙突骨折。肩胛骨為一扁寬不規則骨,而且肩胛骨骨折多為粉碎性,折片較薄,單純螺絲釘或克氏針固定方向難以掌握,且固定不堅固,不能早期功能鍛煉。違背了手術的初衷。此10例均采用重建鋼板螺釘或配合鋼釘行內固定治療,固定牢固、確切,恢復良好,除非患者特殊要求,一般不需要取出內固定物。
肩關節損傷后,關節粘連,出現功能受限的并發癥幾率很高,雖然后期功能鍛煉多可恢復,但給患者帶來很多的痛苦。本組病例骨折獲得滿意復位及堅強的內固定后,進行早期功能鍛煉,肩關節功能恢復優良。
根據肩胛帶功能恢復的要求,結合局部創傷解剖、骨折類型選擇手術適應癥,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是提高肩胛骨骨折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關鍵因素。以前因為肩部解剖關系復雜,神經血管豐富,手術有一定難度和風險性,故未開展此項手術。2008年我科經過全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術前對病情充分討論,充分準備,術中仔細操作,術后精心護理、指導,手術無一例失敗及副損傷發生,目前此項手術術式操作已經嫻熟,方便了此類骨折患者的治療。
手術過程:全麻成功后,若合并鎖骨骨折,先行鎖骨內固定,然后取健側45度俯臥位,再次消毒鋪巾取自肩峰后緣沿肩胛岡和肩胛骨內緣,呈弧形至肩胛骨下角,自肩胛岡切斷三角肌后部,向外側牽引,顯露岡下肌和小圓肌,分離岡下肌與小圓肌間隙,即可顯露肩胛骨體部及頸部外側,如要更清晰地顯露肩胛骨的盂和頸部,則需在岡下肌的起點處切斷并翻向內側,至此肩胛骨頸部、肩胛體均能清晰顯露,在剝離肩胛頸外緣時應注意勿損傷走行于四邊孔內的腋神經和旋肱后動脈,若需顯露體部時,可從肩胛骨內緣和體部剝離岡下肌,一般不會傷及腋神經和橈神經,因為有肱三頭肌長頭遮擋保護。術中除應避免損傷肩胛上神經和動脈外,游離內側緣時還應注意勿傷肩胛背神經和頸橫動脈降支。顯露骨折部位后,采用重建鋼板,螺絲釘內固定。
術后治療:術后三角巾懸吊患肢,抗炎治療1-2周,術后2周開始肩部外展等功能訓練,10-12天拆線。該10例患者獲得隨訪,根據Hardegger療效評價標準,優8例,良2例。
骨二科:孫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