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頸椎手術在骨科手術中屬于高風險、高難度的手術,對術者的技術水平及應急能力要求極高,令許多骨科醫生談虎色變。近日,我院骨二科突破上述困難,成功為一位脊髓型頸椎病頸間盤突出的患者實施了頸前路單間隙減壓植骨融合(CAGE)內固定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患者66歲,男性,7年前開始出現頸部不適,偶伴上肢痛麻并四肢無力,走路漸不穩,4個月前上述癥狀加重,動作笨拙,系紐扣、寫字等精細動作不能順利完成,經常跌倒。曾就診于多家上級醫院,行推拿、牽引、理療、藥物等保守治療,但癥狀一直無明顯緩解。為求診治于2011年7月4日來到我院骨二科。入院查體: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椎后伸受限,雙上肢肘以下皮膚痛覺過敏,左側重,左手握力IV級,右手握力Ⅴˉ級,雙側神經根牽拉試驗(-),雙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反射亢進,左側HOFFMAN征(+),右側HOFFMAN征(±)。雙下肢肌張力增高,各主要肌群肌力Ⅴˉ-Ⅵˉ級,雙側膝、踝反射亢進,巴氏征陰性。輔助檢查:上級醫院MRI及本院CT檢查如圖(1),可見C6/7椎間盤中央偏左突出,硬膜囊及脊髓受壓變形,黃韌帶輕度增厚,椎管狹窄。
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孫立軍主任與全科醫生一起進行了詳細的術前討論。通常頸椎手術有前路和后路兩種。經典的頸椎后路手術為單側開門手術、雙側開門手術或椎板切除術。優點是后路重要結構少,手術操作相對簡單,風險較小且費用較低。缺點是該術式主要解除椎管后方壓迫,間接解除前方壓迫,對上肢疼麻癥狀改善不明顯,后路處理節段較多、創傷較大,術后頸椎活動受限明顯。而經典的頸椎前路手術為椎體次全切除術。優點是直接去除致壓物,解除神經根壓迫效果好,對上肢癥狀改善明顯,并能部分改善下肢癥狀。缺點是前路重要結構多,操作相對復雜,風險相對較大,手術費用亦較高。
就該患者而言,單行后路手術是不適宜的,椎管僅是相對狹窄,目前致壓節段也并不廣泛,僅為C6/7一節,主要致壓因素位于椎管前方的間盤,行后路手術要至少處理4個節段,手術范圍大,減壓不直接,手術效果可能不明顯。如果行經典的前路C6椎體次全切除手術,手術范圍小,減壓直接,效果亦確切,但美中不足的是要把致壓并不明顯的C5/6也要一并切除,且融合節段為C5至C7,術后患者頸椎活動度多丟失C5-C6這個節段。且次全切除術必須要植骨融合,如果取自體髂骨植骨,則增加患者創傷,可能遺留髂區疼痛、皮神經損傷等。
能不能只切除C6/7間盤而保留C5/6椎間盤和C6椎體呢?
難且很難,即使是椎體次全切除術,手術也不過在3-4厘米的范圍內作深1.5-1.8厘米的操作,所去除的骨贅硬如石頭,而所臨的脊髓軟如豆腐,二者間的間隙正常僅1-2毫米,在病變情況下二者常無間隙,甚至粘成一體。如果僅僅切除C6/7間盤,則手術要在0.6-0.8毫米的范圍內做深1.5-1.8厘米的操作,無疑難度更要加倍,脊髓損傷致癱瘓的風險加大。如果術中出血較多,則手術基本難于進行。該患為農村患者,沒有條件到上級醫院治療。向患者交待病情及治療方案,患者表示出對我院極大信任及理解,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更增加了醫生對手術的信心,最終決定獨立完成頸前路C6/7單節段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
經過完善的術前檢查,周密的術前討論,包括手術器械、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的應急處理以及術后的治療和護理方案的制定,手術如期進行。孫立軍主任帶領骨二科精湛的醫師隊伍,在李樹普副院長親自指導下,在麻醉師的精密配合下,僅用2小時就成功完成了該手術!術后患者平穩,復查X光片內置物位置佳(見圖2)。術后7天,患者癥狀部分緩解,傷口一期愈合、拆線,帶頸托步行出院。術后一個月,患者復查,雙上肢疼麻癥狀完全消失,雙手握力正常,走路不穩明顯改善,雙下肢肌力正常,手術非常成功,病人及家屬對手術效果十分滿意。
這是我院首次獨立開展該類手術,它標志著我院骨科脊柱領域手術水平的飛躍。骨二科全體醫護人員將不懈努力,不斷提高自己技術水平,為遼北人民提供更加精益求精的醫療服務。
骨二科 劉 學 于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