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當人們還沉浸在節日喜慶的余韻之中時,心內科已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就診高峰。單日收住院病人最多達22例,單日介入手術最多8例,病房最多同時收住75位病人,雖然有些忙碌,但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門診、病房、導管室仍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
就在這大量的患病人群中,一類病人的再現引起了心內科黃汝剛主任的注意,“大夫,我這時常心跳的厲害,還頭暈、沒勁,有時一會兒就好了,有時半天兒才過勁!這是什么怪病,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有什么好辦法治療嗎?”經過詳細的檢查,并收集病人發病時的心電圖,黃主任最后確定這是一類心律失常病人,常有心動過速的發作,大多數是室上性心動過速,少數是室性心動過速或心房顫動等,臨床上以間斷出現的突發心悸、心慌、胸悶、乏力、頭暈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肢冷汗出、意識喪失、抽搐等表現。傳統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前者主要應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藥物預防或終止發作,主要針對發作次數不多,癥狀不重,藥物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人。非藥物治療主要指利用一些器械進行治療,如電轉復、心臟外科電隔離術及導管消融等,而導管消融治療心律失常.自1990年射頻消融術引進國內,經過20年的發展,設備不斷完善,技術不斷成熟,已有數萬名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病人經射頻消融術得以根治,是目前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尤其室上性心動過速最主要、最理想的方法,成功率達98%以上。
但由于設備和技術的原因,這種在心臟疾患中唯一能得到根治的心律失常射頻電消融術在我院尚屬空白,從事這項專業的醫療專家更是寥寥無幾,患者只能奔波于上級醫院才能享受到如此高精尖的醫療技術。如今心內科已經具備了完善的設備和日趨成熟的技術基礎,完全可以開展此項介入手術。憑借早年在北京學習心臟介入技術奠定的良好基礎,黃主任經過嚴謹細致的準備,決定為兩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病人實施射頻消融術。
2012年2月19日,這將是載入鐵嶺市中心醫院史冊的日子,2名陣發性室上速患者的射頻消融術如期在導管室進行,為提高手術成功率,心內科邀請了中國醫大一院心內科主任、國內著名的電生理專家于波教授親臨指導。首例患者是一位38歲女性,心動過速最近頻繁發作,心率在160次/分左右,伴有心悸、心慌、胸悶、乏力、頭暈,已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手術在局麻下進行,鎖骨下靜脈、股靜脈穿刺后共置入3枚鞘管,分別將標測電極導管送入到冠狀竇、希氏束、右心室及右心房(見圖1),應用程序刺激誘發心動過速(見圖2),確定是左側旁道參與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最后利用消融大頭導管在左心室二尖瓣環附近標測到旁道電位,即消融“靶點”。釋放射頻電流消融,再重新進行程序刺激,若心動過速不能誘發或觀察到心內電傳導順序的改變,標志著手術成功。撤出導管和動脈鞘,壓迫穿刺部位10分鐘,彈力繃帶包扎,手術順利結束。整個手術過程50分鐘,術中病人清醒,無不適感覺,生命體征平穩。另一位患者62歲男患,系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手術歷時45分鐘,成功消融。術后12小時拆除繃帶,24小時后離床活動,未再出現心律失常,3天后順利出院。隨訪至今無心動過速復發。
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是繼冠心病介入治療,永久起搏器植入,先心病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后,我院心臟介入治療歷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標志著遼北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已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呈現穩步發展態勢。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個技術人員梯隊合理、學科建設良性循環的心血管治療中心,就會打造出更多自己知識產權的診療技術,為遼北百姓保駕護航,真正讓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從“心”開始。
導管室 高 敏
相關鏈接:
射頻消融術是利用C型臂X光機,通過穿刺血管,把電極導管放入心臟不同部位進行標測,也稱電生理檢查,確定心動過速發生的性質和位置,然后將消融導管放在局部釋放高頻電流,在很小的范圍內產生很高的溫度,通過熱效能,使異常組織內水分蒸發,發生凝固性壞死,因而心律失常得以根治。射頻電流對心肌局部造成損傷非常局限,約3-4毫米直徑范圍及深度,而周圍組織不受損害,不會影響心臟功能。由于其能量的高頻特性,不刺激神經肌肉纖維,故在消融術中不需要全身麻醉。
與藥物治療相比,導管射頻消融術可一次性根治陣發性心動過速,術后不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與外科手術比,它不需要開胸和全麻,病人無痛苦,操作方法簡便,創傷小、恢復快,治愈率高,術后24小時即可下床活動,住院時間短(一般術后三天出院),療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