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兩年前,心內科黃主任用介入技術治好了我的急性心梗,今天,介入科的張主任又用介入技術治好了我的急性肺梗,這么嚴重的病,我居然能兩次大難不死,真得感謝市醫院有這樣好的醫生,有這樣好的設備”,這是介入科正在住院的一位患者康復后發出的感慨。
今年67歲的陳大爺兩天前無誘因出現左下肢腫脹疼痛,同時伴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因為曾做過支架手術,家人直接把他送到了心內科病房。醫生查體時發現患者下肢腫脹嚴重,立即為其做了深靜脈彩超,證實有血栓形成,立即請介入科會診,隨即陳大爺轉入介入科。張柏鴻主任查看病人,根據臨床表現,考慮病人可能發生肺梗塞,急診入導管室行腔靜脈造影,放置濾器防止深靜脈血栓繼續上行(圖1),然后用豬尾導管行肺動脈造影,可見左右肺動脈主干內均有大塊充盈缺損影(圖2),將導管合理放置后,直接將溶栓藥物注入,留置導管,回病房日兩次泵入溶栓藥物,同時配合足背深靜脈滴入抗凝溶栓藥物,促進下肢深靜脈血栓溶解、消散。經過一系列的對癥治療及護理,病人病情明顯好轉,3天后行肺動脈造影,證實血栓已基本消失(圖2),拔管,術后繼續抗凝治療,病人很快康復。這是一例典型的由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而導致的肺梗塞,由于醫生及時預見,會診治療及時妥當,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肺梗塞是肺栓塞后因血流阻斷而引起的肺組織壞死,引起肺栓塞的常見栓子是深靜脈血栓。主要表現為活動后氣短,也可表現為胸痛、胸悶、咳嗽、咯血、甚至暈厥,猝死,值得注意的是:肺的栓塞和心臟的栓塞(冠心病,包括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不同,很多肺栓塞的病人即使栓塞面積很大,患者自己感覺可能不重,可以僅表現為“上兩層樓感覺氣不夠用”,而有的人可能沒有任何癥狀,突然發生暈厥,甚至猝死。以往的治療只是內科抗凝溶栓保守治療,嚴重者可外科取栓治療,風險大,死亡率高。而近年發展起來的直接導管內介入治療技術可以快速恢復肺血流,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增加心輸出量,對挽救患者生命至關重要,從而確立了介入治療在急性大塊肺栓塞患者治療中的作用及價值。經導管肺動脈去栓技術,具有簡便、易行、比手術安全、創傷小等優勢,彌補了溶栓、抗凝和外科手術的不足。而導管內溶栓是肺動脈內局部用藥,比經靜脈的全身用藥起效迅速、劑量較小、出血并發癥少,患者易于接受。
外周介入堪稱后起之秀,三年來捷報頻傳,不但填補了遼北醫療的許多空白,更為這片土地的人民帶來了福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加油!
導管室 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