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為代表的外周動脈閉塞性疾病(PAOD)是臨床常見病,臨床癥狀主要包括間歇性跛行和重癥肢體缺血兩大癥侯群。發病因素中,糖尿病、吸煙和年齡等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時又是糖尿病高發國和煙草消費大國,因此PAOD的發病率在我國也呈逐年上升之勢,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殺手。
以往下肢動脈閉塞的腔內介入治療主要限于膝上部位,以髂動脈、股淺動脈為主。我院外周介入開展至今已成功治療40余例,方法主要為開通閉塞血管,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多數能有效緩解癥狀,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而膝下動脈病變由于動脈管徑小、多結段、長段病變、病變常常鈣化、介入手術難度非常高,一般都將膝下動脈閉塞作為腔內介入治療的禁忌。然而,至少有30%的癥狀性PAOD患者其動脈病變廣泛,常同時累及膝上動脈和膝下動脈。尤其是伴有糖尿病者,肢體遠端即膝下動脈閉塞的幾率更高。這部分患者常常面臨遠端肢體潰瘍難愈和截肢的痛苦。隨著外周介入的迅猛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介入器材不斷改進,近年來膝下動脈的介入治療已成為可能。
2015年3月開始,張柏鴻主任帶領的團隊開始嘗試膝下動脈閉塞的介入治療,第一例患者,男,54歲,左腿間歇性跛行半年余,查體雙下肢股動脈搏動正常,雙下肢脛后動脈和足背動脈不能觸及,皮溫涼,皮色加深,患者既往有高血壓七年的病史,無糖尿病,經術前完善檢查和抗凝治療后入導管室行動脈造影及治療,穿刺右股動脈,引入導管至左 動脈行膝下動脈造影顯示,左脛前、脛后、腓動脈閉塞(圖1),隨即引入長導絲進行開通,應用膝下動脈專用導管及球囊進行擴張(圖2),然后造影見左脛前動脈血流通暢至足背動脈(圖3),其余兩支動脈閉塞較久,無法開通,拔出鞘管,結束手術,術后繼續抗凝治療,并指導運動鍛煉促進側支循環的形成。隨訪患者間歇性跛行癥狀明顯緩解,生活質量改善。另有兩例患者均為糖尿病多年患者,使用同種方法開通閉塞的膝下動脈,球囊擴張后血流改善,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膝下動脈閉塞性病變介入治療的目的是暢通閉塞段血流,改善臨床癥狀,降低截肢幾率或截肢平面,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但此技術在外周介入中屬高風險疑難手術,術中出現血管破裂等并發癥的幾率非常高,因此很多介入專家不愿觸碰此類手術,但隨著診斷水平的提高,膝下動脈閉塞病變確診病人越來越多,為讓更多病人解除痛苦,我院外周介入在膝上動脈治療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慎重選擇病例,制定詳盡診療方案,更有團隊的通力合作,因此成功開展了此項技術,填補了遼北介入醫療的空白,為科技興院注入了新的力量,更使微創治療深入人心,發展前景廣闊。
導管室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