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腦梗死模式圖
圖2缺血半暗帶模式圖
急性腦梗死具有非常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當腦血管發生堵塞后,由于腦血管遠端支配的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5分鐘內腦血流未恢復即可導致不可逆的腦細胞死亡,而每缺血1分鐘會造成200萬個腦細胞死亡,因此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而從發病到治療的“時間窗”對提高血管再通,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急性腦梗死治療的“時間窗呢”?1977年首次提出缺血半暗帶的概念,1981年將缺血半暗帶定義為:腦缺血后壞死(梗死核心區)周圍的腦組織,其血流灌注水平低于維持正常腦功能的血流水平,但高于引起腦形態結構發生改變的腦血流水平。挽救這些細胞是目前臨床治療的關鍵,一般認為,“半暗帶”自缺血后1小時就會出現,通常可持續6-24小時左右,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在數天之后仍可檢測到半暗帶的存在,醫學上就此提出了“時間窗”的概念。目前國際指南唯一能夠溶栓的藥物就是重組組織性纖溶酶原激活物(簡稱rt-PA),時間窗為4.5小時以內,國內指南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將尿激酶列為6小時以內的溶栓藥物,它們能夠幫助溶解腦內的血栓,促進腦血管再通,從而縮小“缺血半暗帶”體積,如果發病到實施溶栓治療的時間更短,患者偏癱癥狀可以完全恢復。但國際上目前普遍的意見是將發病3-4.5小時定義為急性腦梗死治療的“時間窗”,超過這個時間不僅不能溶解血栓,而且將大大增加腦出血風險。
rt-PA對治療腦部小血管發生堵塞的效果較好,出血風險也相對較低,但對于腦部大動脈閉塞,如: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主干、基底動脈,即發生大面積腦梗死及腦干梗死的患者,在發病6小時內(后循環可適當延長至12小時),可以采取神經介入技術進行治療,即先進行全腦血管造影(DSA),一旦確認腦部大動脈急性閉塞,可以采用國際最先進的支架取栓技術將血栓取出,必要時也可以動脈溶栓。
目前rt-PA靜脈溶栓已被公認是國際上急性腦梗死超早期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靜脈溶栓也存在一定的腦出血的風險。一般來講,每治療100個急性腦梗死患者,通常有32個從中獲益,僅有3個病情惡化,但并不增加死亡風險。rt-PA靜脈溶栓治療必須由神經內科專科醫生對患者進行詳細科學評估后才能決定是否進行。
國際上最新的《急性腦梗死治療指南》中,一致要求降低急性腦梗死治療延誤,即從患者就診至開始應用rt-PA靜脈溶栓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急性腦梗死急救綠色通道,建立了以神經科為主導、多學科協作、組織化的溶栓專業團隊,優化了急診評估流程,制定了相應的規范,使時間窗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溶栓比例明顯提高,大幅度減少院內延誤,從而使得更多的腦梗死患者獲得重生。急性腦梗死動脈內溶栓、機械取栓等治療,顯著提高腦血管再通率,顯著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也就是說,時間窗為4.5小時以內,發病后請于2小時內到達醫院,溶栓越早,患者獲益越大!
為了給更多的急性腦梗死患者重拾生命的機會,提高生命的質量,我院成立了“缺血性腦血管病規范化治療”協助組,聯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影像科、檢驗科、120院前急救、急診科開設“急性腦梗死急診靜脈溶栓綠色通道”,對于符合時間窗的患者,經神經內科醫生評價后,給予靜脈溶栓,溶栓后如果癥狀沒有改善,立即行頭CT或頭MR等檢查,若考慮大面積腦梗死或腦干梗死,立即聯系神經外科動脈橋接治療,急診行DSA檢查后,決定動脈取栓術或動脈溶栓治療,盡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的“缺血半暗帶”,減少患者的致殘率及致死率。此項技術應用標志著我院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水平,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神經內科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