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難治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和死亡率高的四大特征。是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導致死亡的第三大殺手。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病人250萬,死亡約150萬,存活的患者中,約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的致殘,重度致殘者約占40%。全國每年用于該病的治療費用達100億元以上,給國家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腦卒中分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高,約占腦卒中總數的60%~80%。
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后,大腦的血流供應中斷,能量耗竭,立即引起缺血中心區腦組織的損傷和周圍部分腦功能的喪失。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后,受損傷的腦組織可分為梗死核心區和缺血半暗帶兩部分。梗死核心區的腦細胞由于血流供應中斷和能量耗竭發生不可逆的壞死,而缺血半暗帶由于周圍血管的代償灌注而受到中等程度損傷,屬于可挽救的腦組織。搶救可逆性缺血腦組織(即缺血半暗帶)是治療核心目的, 使閉塞的腦動脈再通, 恢復梗死區的血液供應, 防止缺血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損傷,防止缺血半暗帶轉變為梗死核心區。
急性腦梗死發生后,每分鐘死亡的腦細胞為200萬個,循證醫學已證實靜脈溶栓治療應作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超早期治療的首選方法,但對時間窗有嚴格要求,靜脈溶栓僅適用于發病4.5小時內的超急性腦卒中患者,患者的受益程度與到院治療時間密切相關,如果患者發病,應盡快到達醫院,給醫生留出救治時間,患者到醫院時間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時間就是大腦!
2015年下半年,醫院適時成立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規范化治療項目組,并于2016年3月5日正式啟動,整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放射、檢驗、麻醉、導管等科室的技術力量,形成多學科協作的機制,迎來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規范化治療的春天。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規范化治療項目組的成立,極大提高了神經內外科醫生的積極性,神經內科一病房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治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到目前為止,科室成功開展靜脈溶栓26例,靜脈溶栓后橋接治療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最高年齡82歲,最小年齡45歲,患者三個月后隨訪,均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下面以2例典型病例做如下匯報:
病例一
郭某某,男,60歲,以“突發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言語不清3小時”為主訴,急診行頭CT,以“急性腦梗死”為診斷,于2016年03月17日10:48收入院。當時表現為右手不能持物,站立不穩,無摔倒,伴視物旋轉感、耳鳴、惡心,嘔吐胃內容物1次,無咖啡樣物。
查體:P:74次/分,R:18次/分,BP:123/79mmHg。意識清楚,不完全運動性失語,雙瞳孔等大正圓,直徑3.0mm,光反射靈敏。雙眼向右運動欠佳,無復視及眼震。雙側額紋對稱存在,右側鼻唇溝變淺,示齒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左側肢體肌力Ⅴ級,右側上肢肌力Ⅲ級,右下肢肌力Ⅳ級,右側肌張力減弱,左側肌張力正常,Babinski:L(-)R(+)頸軟。NIHSS:10分。通過查體,患者不除外左側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閉塞所致急性腦梗死,符合靜脈溶栓適應癥,無禁忌癥,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開始靜脈溶栓。1小時后溶栓結束時查體:言語完全恢復,僅遺留輕微面癱,其余檢查均恢復正常,NIHSS評分1分。三個月后隨診,生活完全自理。
病例二
李某某,男,63歲,以“右側肢體活動不靈伴言語不清3小時”為主訴,于6月29日13:10入院。查體P:70次/分,R:18次/分,BP:140/90mmHg。意識清楚,不完全運動性失語,雙瞳孔等大正圓,直徑約3.0mm,光反射敏感。右側上肢肌力Ⅳ級,右下肢肌力Ⅱ級,張力正常,右手持物費力,走路不穩,曾摔倒,無明顯外傷。Babinski:L(-)R(+)。NIHSS評分:7分。輔助檢查:頭部CT:腦梗塞。
仔細查體、立即完善相關化驗室檢查,符合靜脈溶栓適應癥,無禁忌癥,化驗回報后,開始靜脈溶栓,溶栓后即時NIHSS評分5分,24小時NIHSS評分1分。1個月后隨診mRS評分為0分,生活完全自理。
隨著醫院神經科同仁的不斷探索與創新,多學科協作機制的不斷完善,我院神經病學治療能力定會得到不斷提升,定會給遼北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帶來福音。
神經內科一病房 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