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二科收治了一名踝關節滑膜骨軟骨瘤病的患者,成功采用踝關節鏡微創技術解除了患者的病痛。
該患者為青年女性,7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踝關節腫痛,休息及用藥后癥狀未明顯改善,且逐漸加重,門診以踝關節滑膜軟骨瘤病為診斷收入院治療。患者查體見右踝關節前、后外側明顯腫脹,分別觸及一腫物(圖1、2)。三維CT檢查,見踝關節前后方向各有一游離體形成(圖3、4)。其中較大的一枚為2㎝×1cm,位于腓骨遠端前外側關節腔內(圖5)。手術采用仰臥位,手術入路采用前內側、前外側、后外側入路。前內側入路位于關節線水平或偏上,從脛骨前肌內側進入(圖6),注意勿損傷大隱靜脈和隱神經。前外側入路同樣位于關節線水平或偏上,外踝和趾伸肌腱之間(圖7),此處易損傷腓淺神經和小隱靜脈,對于位于后踝的游離體采用后外側入路,進行手術處理。術中對踝關節腔內探查(圖8),取出四枚游離體,送病理回報:滑膜骨軟骨瘤病。病理檢查與手術術中關節鏡檢查診斷相符。術中關節腔內留置引流管一枚,術后第二天患者拔除引流管出院,傷口愈合良好。
關節滑膜軟骨瘤病又稱滑膜骨軟骨瘤病,是一種少見的慢性關節滑膜增殖性疾病。多發生于膝、肘、髖關節,以單側侵犯為特點,發生于踝關節者少見。一般病因不明,多數人認為是外傷造成關節滑膜組織增生、增厚,化生形成軟骨及結節,不斷生長后脫落于關節腔,發生鈣化,形成游離體。
滑膜骨軟骨瘤病病理分為3期:Ⅰ期為活動性滑膜內病變,鏡下可見滑膜內軟骨化生,眼未見異常;Ⅱ期為過渡性滑膜內病變合并滑膜軟骨瘤及游離體,肉眼可見帶蒂的軟骨小體懸垂于滑膜,未脫落;Ⅲ期滑膜病變靜止,形成多數軟骨或骨軟骨游離體。
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清除關節內游離體。傳統手術為開放式,直接切開關節囊,手術傷口較大,創傷大,且關節腔內無法進行徹底探查。而微創關節鏡手術可以彌補開放性手術的缺點,在關節鏡下進行游離體的摘除,同時探查關節軟骨損傷情況并對損傷進行必要的處理。關節鏡下表現及術中處理要點:①滑膜表面型:軟骨瘤較小(直徑多< 0.5cm),尚未從滑膜表面脫落,滑膜有慢性充血、增生,手術時可連同滑膜一并切除。②滑膜層包裹型:軟骨瘤大小中等(直徑0.5-1.5cm),軟骨瘤體被關節滑膜層包裹,滑膜表面充血和增生不明顯。手術以摘除軟骨瘤為主,滑膜僅需局部切除。③關節囊纖維層包裹型:軟骨瘤大小中等(直徑0.5-1.5cm),包裹在關節囊的纖維層中,滑膜表面基本正常,單從關節鏡下很難確定軟骨瘤的位置,需結合探針、X線、CT等確定軟骨瘤位置。手術以摘除軟骨瘤為主,滑膜多不需切除。④游離體型:軟骨瘤體完全游離于關節腔內,隨關節運動位置不斷變化。鏡下手術時要摘除軟骨瘤并精確切除病變滑膜。
滑膜骨軟骨瘤病需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分離性骨軟骨炎,主要表現為股骨內、外側髁及脛骨內、外側髁小的關節游離體,相應部位關節面缺損;關節炎,有時可達10余個游離體,往往關節面硬化,游離體內鈣化較少;節面骨塊撕脫骨折,常在肌腱聯系部位骨塊游離,邊緣毛糙,活動時有明顯疼痛。
關節鏡手術作為一種典型的微創技術,在關節內疾患探查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應用關節鏡技術進行踝關節手術具有明顯優越性,首先具有診斷價值,能夠直視下對病變進行鑒別,并可取樣進行病理檢查。其次,通過關節鏡手術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治療,且關節鏡技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我院骨二科開展的踝關節關節鏡手術標志著我院微創手術技術跨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可以更好地減輕患者的病痛,更好地造福遼北人民。
骨二科 錢鹍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