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現代外科的五大進展:圍手術期的處理、營養支持、器官移植、重癥監護、微創技術,特別是早期營養支持在危重病人的治療中已經被置于一個非常高的地位,而且提倡早用優于晚用,腸內優于腸外,喂養途徑首選屈氏韌帶后空腸營養。以往腸內營養管的置入需經內鏡指引方可成功。日前,由神經外科二病房護士長李紅飛率先開展的一項護理新技術,盲插法置入螺旋型鼻腸管,無需內鏡指引即可完成,最近順利進行了首例導管置入。
患者,男,76歲,因結腸腫物在普外科接受手術,術后恢復良好,但排氣后試飲水進食卻出現頻繁嘔吐,術后半個月仍未緩解,診斷為胃癱,給予腸外營養及胃腸減壓,每天的胃腸減壓量可達700毫升,醫生建議給予腸內營養,促進病人康復。經護理會診,李紅飛護士長認為病人符合置入鼻腸管的適應癥,經充分準備在床頭為病人成功安放了螺旋型鼻腸管(圖1),置入后拍片證實導管安置腸內(圖2),符合標準,隨即開始給病人腸內營養液的輸注(圖3),病人無不適,同時觀察胃腸減壓量的變化,逐漸減少。置入后四天,經胃管注入造影劑在放射線下觀察胃已經恢復蠕動,造影劑可通過幽門,拔除胃腸減壓,繼續腸內營養,置入后六天,試進食無腹痛腹脹,腸鳴音正常,停腸內營養液的輸注,經口進流食觀察一周無異常,拔除鼻腸管,病人順利出院。
早期給予腸內營養的優點非常之多,符合生理需要、易于消化吸收、抗原性弱、營養全面、價格低廉、安全、并發癥少,早期營養支持可降低感染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存活率。適應癥主要有:需要通過鼻飼且直接進入十二指腸或空腸的病人;適用于腸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功能受損的以及吸入風險增高的病人等。通過鼻腸管供給食物和藥物,保證病人攝入足夠的熱能、蛋白質等營養素,保證病人對營養和治療的需要;防止食物返流、誤吸,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我院開展的這項護理新技術可為各臨床科室隨時提供護理會診和服務,愿更多的病人從中獲益。
神經外科二病房 李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