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祖國醫學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最早見于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臨床治療中,醫師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經絡學說為基礎,按照八綱進行辨證施治,查找出疾病病因,辨別疾病性質,明確病變所屬的經脈、臟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的類型,做出診斷,然后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
一、作用機理
1、平衡陰陽。中醫學認為,人體陰陽的相對平衡是維持生命的根本。人體疾病的產生,主要原因是陰陽失去了平衡,而針灸可以使失去陰陽平衡的狀態得以平衡。針灸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在于調和陰陽。 凡用針灸治病的主要目的就是平衡陰陽,陰陽平衡,人乃健康。
2、補虛瀉實。“虛”指的是人體正氣的不足;“實”指的是身體邪氣的偏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中醫治病的重要原則。針灸治病必須遵循這個原則,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補虛的目的在于扶助身體的正氣,瀉實的目的在于祛除病邪,使臟腑功能恢復,身體康復。
3、疏通經絡。 經絡是人體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它內聯五臟六腑,外絡四肢百骸。只有經絡才能使人體氣血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川流不息,維持人的正常生命,并能使各組織器官的機能保持協調一致,陰陽平衡,身體健康。經絡不能不通,不通則亡,不暢則病。從這個意義上講,針灸能解決經絡不通,氣血雍滯的問題,也只有針灸能疏通經絡。
4、激發精氣。經絡是一個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完整系統。在一定條件下,它也有疲勞、困乏的時候。一旦出現經絡困乏狀態,人體就會感到渾身不適,出現有病似無病,無病似有病的癥狀。即使上醫院做儀器檢查,也發現不了明顯的病變,患者經常感到全身疲乏,少氣無力,說不清的難受。這種狀況的出現,即是經絡疲乏的表現,用藥物治療是無從對癥下藥的。只有針灸能通過經絡腧穴,以特有的手法激發起經絡精氣,使精氣鼓蕩、興奮,達到恢復健康的狀態。
二、臨床應用范圍
1、鎮痛作用:針灸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對臨床常見的頭痛、頸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腿痛、關節炎、痛經等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2、對機體各系統功能具有調整作用:針灸對器官、組織、神經功能及血液成分均且有調整作用。臨床常用于治療中風后偏癱失語、面神經麻痹、末梢神經炎、胃腸功能紊亂、膈肌痙攣、腹脹、失眠、便秘、尿失禁、尿潴留、帶狀皰疹等,針灸還能使紅細胞增多、血紅蛋白上升,對各類貧血的治療都有效果。
3、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針灸能調動機體的防衛抗病能力,可以消除各種炎癥,改善癥狀,增強人的機體免疫功能。
4、美容瘦身作用:針灸治療黃褐斑、痤瘡、老年斑、脫發及單純性肥胖等都有顯著的效果。
事實證明,針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病、功能性疾病、慢性病,而且可以治療某些疑難病、器質性疾病和急性病。有些人以為針灸只適用于治療疼痛和癱瘓,實在是對針灸適應癥的極大誤解。
三、針灸療法的優點
1、適應癥廣泛,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2、治療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即調動體內自身機能恢復。
3、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
4、沒有或極少有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
針灸一般來說是沒有什么副反應的,針刺的局部偶有皮下出血和局部過敏反應,一般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消退。部分人還可能會出現暈針現象,及時處理不會出現嚴重后果。針灸相對藥物可以說副作用非常小,堪稱是綠色療法。
針灸科 尚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