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是第15個“全國愛耳日”(EarCareDay),也是國際愛耳日。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耳部健康幾乎已經被大多數人所忽略,借此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能夠關注耳部疾病,預防從初級開始。
做為一名耳鼻喉科的護士,可以說經常能夠接觸到一些耳鳴、耳聾、中耳炎等耳病患者,這些年來,耳病患者呈年輕化趨勢,目前已經發現25左右歲的年輕人患突發性耳聾、耳鳴的幾率也在提高,所以請保護您的耳朵,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注意、呵護有關耳朵的細節,就一定會讓你擁有一對健康的耳朵,享有健康的聽力。
兒童篇:愛耳護耳從孩子做起
保護聽力要從平時小事做起,從孩子做起,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用耳衛生習慣。專家指出,首先要注意寶寶的耳朵衛生,像洗臉一樣重視洗耳。由于耳的外層面直接接觸外部環境,接受風沙、塵埃與空氣的“洗禮”。特別是嬰兒經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結成污垢。家長可先將少許寶寶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樣輕輕揉搓寶寶耳后和耳郭,最后用擰干的紗布擦拭干凈。耳朵入口處,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條輕輕擦拭,注意不要隨便伸進耳道中,防止孩子頭部突然亂動而導致耳道黏膜受傷。孩子長大后,應養成洗臉時洗耳的習慣,家長要隨時檢查與督促。
有一些家長將耳垢與鼻涕、眼屎等一樣看成廢物,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耳垢有一定生理功能,遇空氣干燥后變為薄片狀或黏稠的油脂狀,在外耳道“值勤”,可以阻擋灰塵與小飛蟲的入侵,又能緩沖噪聲,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還可抑制細菌的孳生和繁殖,是鼓膜與外耳道的“守護者”。同時,孩子的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聯結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如果隨意動用工具掏挖,如火柴桿、耳勺甚至發卡,很容易引起損傷、感染,誘發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其實,耳垢可隨寶寶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動作,以及借助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排出。當然,如果分泌物過多,并形成了黃褐色的油狀物,或在耳朵里堵塞變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聽力下降時,就需要處理了。此時,應該向醫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傷害到孩子。
最后,專家還提醒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使用耳機,一是耳機所發出的聲頻緊挨耳部,分貝一般較高;二是過度使用耳機會給耳部帶來強烈的內外雙側壓力,不利于孩子的耳朵發育。
青年篇:耳鳴正在困擾年輕人
有資料統計顯示:中國1.3億的耳鳴患者中,將近1億患者為中、青年人,而且,目前耳鳴發病的趨勢正向更加年輕化的趨勢發展。另據有關耳鼻喉科專家介紹,如今到醫院就診的耳鳴患者以年輕人居多,而且收入都不低。專家在經過診斷后,這些白領耳鳴患者很多都不是病理性耳鳴,主要是由于工作壓力過大,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造成的。
專家指出,耳鳴現在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醫學難題,至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治療耳鳴的方法。且耳鳴的成因很復雜,可發生于多種疾病,幾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導致耳鳴癥狀出現。也許可能僅由于一小片耵聹(耳屎)接觸到鼓膜而引起耳鳴,但也可能是由于—個位于聽神經的腫瘤而導致。其他如耳硬化癥(一種發生于中耳聽小骨的疾病)、耳毒性藥物中毒、噪聲等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鳴。另外,不好的生活習慣也會加重耳鳴癥狀。比如夜里長期喝咖啡、飲酒、抽煙等。呵護耳朵,有太多的生活細節需要注意。
醫生建議:
1、避免長時間待在太嘈雜的地方,如歌廳、迪廳、演藝酒吧。
2.在高噪聲的環境下工作,要配戴適當的護耳罩及耳塞。
3.耳朵發炎或耳鳴,要立刻看醫生。
4.用耳機聽CD、MP3等時,不要把音量調得太高,時間別太長。
5.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別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為棉花棒是較佳的潔耳工具,其實這只會將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遺留在耳道內。
6.洗頭或沐浴時,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游泳時要用防水耳塞。專家呼吁,學會放松自己,不要讓這種不是病的病成為你的心病。
老年篇:健康聽力,幸福晚年生活
人到老年,機體各器官功能都會衰退,聽覺器官也一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趨老化。人到60歲左右,大約有30%會對高頻的尖細聲產生聽力困難,到了80歲左右,50~70%的老人高頻聽力損失達到50~70分貝。怎樣延緩老年性耳聾的發生呢?
1.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緒。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之后,可使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血液中的紅細胞與血小板相互粘著,發生血行障礙,內耳供氧不足導致突聾的發生。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可減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擴張微血管和軟化紅細胞,從而有助于內耳的血液供應,有效地防止聽力減退,切忌長期食用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素類食品,切忌暴飲暴食,要戒除煙酒。
3.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為防止藥物性耳聾的發生,用藥之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向醫生詢問是否有耳毒性,要嚴格掌握藥物使用的適應癥。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為并發耳蝸損害最多的一種耳毒藥物,因此避免濫用此類抗生素將是降低藥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藥物過敏史者也應當慎重用以上類型藥物。
4.避免噪音的接觸。耳朵長時間接觸噪音可導致噪音性耳聾,強烈的噪音對耳朵聽力損失會更大,應遠離噪音,聽收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聽久了應休息一會兒,避免聽覺疲勞。
5.經常按摩耳朵。可促使內耳血液循環。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頸后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也可閉目靜坐,將兩手食指分別置入兩耳孔中,然后迅速離開兩耳孔,如此連續做10次,此運動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有醒腦健智、聰耳明目的作用。
6.不要隨便掏耳朵。俗話說“耳不掏不聾”有一定道理,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掏耳朵時,稍不注意,掏耳勺還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7.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及糖尿病。一些有這類疾病的老年人特別是合并動脈硬化者,內耳血運極易發生障礙而引起突聾;積極治療這類疾病對防止微循環障礙、延緩老年人聽力減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耳朵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保護它們我們責無旁貸,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愛我們的人。
李俊博